熊去氧胆酸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分析
发布时间:
2023-05-09
来源:
作者 | 徐翔斌
校对 | 王欣桐 陈洁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作为胆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等疾病的常用药,具有利胆、保肝、降糖、降脂和免疫调节等重要特性。中药学家和传统中医首次将UDCA用于治疗肝脏疾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在发现其具有溶解胆结石的功效之前,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肝脏补品。2004年07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Axcan制药公司生产熊去氧胆酸片剂(500 mg)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该药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治疗PBC的药物。几十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UDCA除具有利胆、抗凋亡、抗氧化,还具有降血脂和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UDCA通过多种复杂和互补的机制作用于肝脏,包括改变胆汁酸池、作为细胞保护剂、免疫调节物质和亲水性胆汁酸;此外,通过抑制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和降低胆脂中胆固醇含量使胆固醇分泌入胆汁减少,从而显著降低胆汁中胆固醇饱和度[1]。
熊去氧胆酸胶囊(商品名:Ursofalk®)分别于1978年与1994年在德国和中国获批上市,现主要用于胆囊收缩功能正常、X射线能穿透结石的胆固醇性胆囊结石、胆汁淤积性肝病和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治疗。
本文将结合相关指导原则和文献研究,详细阐述熊去氧胆酸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一般考虑,对本品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若干关键设计进行探讨,旨在为此类产品的仿制和注册申报提供参考。
二、品种基本情况
通用名称:熊去氧胆酸胶囊
英文名称:Ursodeoxycholic Acid Capsules
化学结构式:
规格:250 mg
适应症:
1.胆囊胆固醇结石:必须是X射线能穿透的结石,同时胆囊收缩功能须正常;
2.胆汁淤积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3.胆汁反流性胃炎。
用法用量:
1.胆囊胆固醇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病
按时用少量水送服。按体重每日剂量为10 mg/kg,即:
溶石治疗:一般需6~24个月,服用12个月后结石未见变小者,停止服用。治疗结果根据每6个月进行超声波或X射线检查判断。
2.胆汁反流性胃炎
晚上睡前用水吞服,必须定期服用,一次一粒(250 mg),一日一次。一般服用10~14天,遵从医嘱决定是否继续服药。
1、理化性质
溶出情况:熊去氧胆酸胶囊属于BCSⅡ类药物,溶解性为其在体内吸收的限速步骤,根据相关文献研究[4]对原研制剂溶出的考察,熊去氧胆酸胶囊在各pH介质中的溶解性如下:
从上述溶出曲线可知,熊去氧胆酸胶囊在各个介质中溶出在30 min时仍低于80%,且介质pH越高溶出越快,属于PH依赖性药物。原研说明书中提示空腹状态下熊去氧胆酸胶囊在1小时和3小时两次出现峰浓度,因此pH1.2、pH4.5、pH6.0均为其体外溶出考察较为关键的溶出条件。
熊去氧胆酸是转运蛋白ABCB11、SLCO1A2与SLC10A1的底物,这三个转运蛋白主要分布在肝脏及胆道。对于低溶高渗的药物,需重点关注辅料对于药物溶解的影响,在药学开发阶段需重点关注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在辅料成分的型号和含量的一致性。
FDA(草案)[5]:单剂量(300 mg×2)、2*2交叉体内研究(空腹+餐后),测定血浆中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非结合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甘氨酸结合物+牛磺酸结合物),BE评价物质基线校正前及基线校正后的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测量给药前-48、-42、-36、-30、-24、-18、-12、-6、0 h体内基线值,若基线稳定,可以将基线采样时间缩短到-24~0 h,应以基线期平均浓度进行校正, 校正后的浓度若为负值则计为零。对于餐后组,应在测量给药-48、-24、0 h基线值前30分钟内受试者进食完标准高脂餐。
EMA[6]:单剂量(250 mg)、2*2交叉(空腹),测定血浆中非结合熊去氧胆酸(给药前一天测定基线值),BE评价物质基线校正后的非结合熊去氧胆酸,测定给药前24小时基线值并校正(与给药当天保持相同的标准餐及相应的采血点)。
CDE[7]:单剂量(250 mg×2)、平行设计或2*2交叉体内研究(空腹+餐后),测定血浆中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非结合熊去氧胆酸+熊去氧胆酸甘氨酸结合物+牛磺酸结合物),BE评价物质基线校正后的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测量给药前-48、-42、-36、-30、-24、-18、-12、-6、0 h体内基线值,若基线稳定,可选取给药前-24 h~0 h的数据进行基线校正。每个受试者基线校正时应使用各自对应周期基线水平的平均值。试验不同周期间的基线期和给药期受试者进餐标准和时间应保持一致。对于餐后组,应在测量给药-48、-24、0 h基线值前30分钟内进食完相同标准餐,采血终点选取72 h。
FDA和CDE个药指导原则推荐两序列、两周期交叉试验的设计,开展单次给药的空腹及餐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根据相关文献[8-9]研究可知,经校准后熊去氧胆酸胶囊Cmax个体内变异为24.4%~34.8%,AUC的个体内变异约为1.04%~21.7%左右,提示本品个体内变异波动大,且原研说明书显示总熊去氧胆酸半衰期t1/2为3.5~5.8天,考虑清洗期设计和受试者依从性,建议采用两周期的交叉设计。
2、血样采集
注:[3]为原研资料,[8]~[11]为文献研究。
根据上述PK参数,BE研究采血点设计时需关注达峰时间范围以及半衰期,科学地设计采血点以满足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需要。根据原研相关资料和文献数据,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空腹的Tmax中位值集中在1.0~3.78 h,极值范围为0.5~6.0 h,因此可在该达峰范围内科学的设计采血点;总熊去氧胆酸半衰期t1/2为3.5~5.8天,为长半衰期药物,根据《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与《熊去氧胆酸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本品消除半衰期较长且存在肠肝循环,可能导致末端消除相波动,从而影响AUC0-∞估算的可靠性,此时可采用Cmax和AUC0-t为评价对象,采血终点截取到给药后72 h,因此采血终点可设定为72 h。
目前无研究表明血浆中非结合熊去氧胆酸和总熊去氧胆酸在中国人群体内基线值稳定,故参考CDE发布的《熊去氧胆酸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测量给药前-48、-42、-36、-30、-24、-18、-12、-6、0 h体内基线值,每个受试者基线校正时使用各自对应周期基线水平的平均值。
3、检测物质
根据《以药动学参数为终点评价指标的化学药物仿制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一般推荐仅测定原形药物,对于从原形药物直接代谢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当代谢产物主要产生于进入体循环以前,并且代谢产物显著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时,应测定该代谢产物。
作为一种内源性胆汁酸,UDCA具有非常独特的ADME特征。如上图所示,具体表现为往复的肝-胆-肠循环处置过程及其中广泛的宿主-肠道菌群共代谢,由此导致其主要蓄积在肝-胆-肠构成的胆汁酸池中。最终主要由肠道菌群代谢为不溶于水的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通过粪便排泄[12]。
UDCA在体内的主要存在的活性形式是熊去氧胆酸甘氨酸结合物(GUDCA)和牛磺酸结合物(TUDCA),同时FDA与CDE个药指导原则推荐对血浆中的游离UDCA和总UDCA的血药浓度进行测量以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分析,因此本品生物等效性研究中的检测物质为血浆中的游离UDCA和总UDCA。
4、生物等效性评价
由于内源性UDCA的合成和代谢清除速率受肠道菌群和宿主的代谢水平以及饮食的综合影响,存在随饮食节律波动的基线背景,因此应使用基线校正后的血浆中的游离UDCA和总UDCA的PK参数来评估生物等效性。
本品消除半衰期较长且存在肠肝循环,可能导致末端消除相波动,从而影响AUC0-∞估算的可靠性,可采用Cmax和AUC0-t为评价对象,生物等效性接受标准为受试制剂相比参比制剂的Cmax和AUC0-t的几何均值比90%置信区间在80.00%~125.00%范围内。
5、国内申报情况分析
原研1994年04月17日于国内首次获得批准上市,目前安士制药(中山)有限公司、上海宣泰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成都赛璟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以化药4类报产该药并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另有3家按照化药4类已提交申报资料,市场可谓竞争激烈。
综合分析目前该品种在CDE登记的临床试验信息,所有申报生产的企业空腹和餐后试验均采用两周期、两序列交叉设计,样本量为52~160例不等,提示本品BE试验样本量与两制剂间差异、个体内变异及临床试验过程中的基线影响因素的管理相关,开展体内BE研究前应充分评估制剂差异,临床试验过程中应注重个体内变异控制,提高临床试验质量。
UDCA在肝病治疗领域具有重要地位,但是作为一种内源性药物,其在人体内具有较复杂的代谢过程,仿制药研发具有较高的技术挑战,包括长半衰期、肝肠循环、代谢物转化等问题,需特别关注试验设计及临床试验过程中的临床管控。
本文总结了UDCA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现状,结合现有相关BE技术指南、研究现状和关键技术挑战,期望为UDCA仿制药研发BE试验的技术攻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司拥有丰富的内源性药物及存在体内代谢转化的BE项目经验,其中内源性物质包括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及泡腾片等,以及依折麦布片等存在复杂体内代谢过程的药物。我司致力于帮助众多申办者进行复杂项目的临床评价,助力医药研发。
[1]尤梅桂.熊去氧胆酸的研究概况[J].药学研究,2021,40(03):199-202.DOI:10.13506/j.cnki.jpr.2021.03.013.
[2]邱科先.自制熊去氧胆酸胶囊与参比制剂体外溶出一致性评价研究[J].广东化工,2021,48(16):72-73+91.
[3]Ursofalk原研说明书(澳大利亚)
[4]丁倩,唐柳.5种粉碎工艺对熊去氧胆酸胶囊体外溶出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6,51(23):2037-2040.
[5]U.S.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Draft Guidance on Ursodiol.2021.
[6]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Ursodeoxycholic acid product-specific bioequivalence guidance.2021.
[7]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熊去氧胆酸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2021.
[8]Ursodeoxycholzuur Strides 250 mg,capsules,hard Strides Arcolab International Ltd.,United Kingdom(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9]Grinterol 250 mg hard capsules(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10]Ursosan 250 mg hard capsules(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11]颜耀东,杨忠民,黄晓洁,谢宁,张伟.熊去氧胆酸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8(03)213-217.
[12]丁劲松,王安娜,黄亮,贾伟,刘昌孝,兰轲.人体熊去氧胆酸代谢及其生物等效性研究的技术挑战[J].药学学报,2020,55(09)2070-2079.DOI10.16438j.0513-4870.2020-0447.
预知更多品种分析,请咨询↓↓↓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