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专栏
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都正学术 | 复杂基质样本生物分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何首乌肝损伤易感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都正学术 | 复杂基质样本生物分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何首乌肝损伤易感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分类:学术干货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4-29
  • 访问量:0

都正学术 | 复杂基质样本生物分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何首乌肝损伤易感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 分类:学术干货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4-29
  • 访问量:0
详情

近日,公司复杂基质生物样本分析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冬生教授/李超鹏博士研究生团队与解放军第五医学中心/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王伽伯副研究员合作,在中药肝损伤易感人群的遗传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研究成果(HLA-B*35:01 Allele is a Potential Biomarker for Predicting Polygonum multiflorum-Induced Liver Injury in Humans)发表在国际肝病顶级期刊《Hepatology》(文章链接:https://aasld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hep.30660)。

 

 

中药标志物的发现和检测是公司实验室的重点研究领域,此次欧阳冬生教授/李超鹏博士研究生与肖小河研究员/王伽伯副研究员,在国家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等资助下,协同攻关,以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为切入点,创新地将药物基因组学成功应用于何首乌特异质肝损伤易感性研究,历时5年,发现并证实HLA-B*35:01等位基因是何首乌肝损伤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防病治病的智慧结晶。中药不仅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也逐渐被西方国家接受。但近年来,诸如“马兜铃酸致肾损伤”、“小柴胡汤诱发间质性肺炎”、“中草药是中国大陆药物性肝损伤的首要原因”等安全性问题和媒体耸人听闻的渲染给中药的临床应用与国际化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引起一些国际机构和公众对中药安全性的疑惑和担忧,部分西方学者甚至提出中药不良反应是“草药的黑暗面”、“草药为疾病和死亡做出来了未知的贡献”等偏颇观点。

肝脏损伤是中药不良反应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安全性问题。根据最新文献报道,2012-2014年在我国大陆地区308家医疗机构上报的25927例因药物性肝损伤入院病例中,26.81 %是由中药和保健品引起,其中著名的补益类中药——何首乌及相关制剂名列第一。

此次的研究告诉人们:不是何首乌不安全,而是特定人群服用何首乌有风险。同时,这项研究成果也为我国制定科学合理的何首乌及其相关制剂肝损伤风险防控对策提供了关键的理论依据。

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研究也是中药药物基因组学研究领域最成功的案例之一,为中药安全性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为中医药文化自信注入了一针 “强心剂”。

欧阳冬生教授团队将与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进一步合作,深入研究HLA-B*35:01等位基因的功能,阐明何首乌肝损伤的分子遗传机制,将快速实现产业化,为何首乌临床安全合理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第一作者:李超鹏,男,中共党员,1986.8出生,籍贯四川广元,2015年进入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欧阳冬生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在读期间共署名发表SCI论文4篇,以第一作者在《Hepatology》(IF=14.049)发表论文1篇,参与申请发明专利2项。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搜索
搜索
都正

服务热线:

中国长沙:0731-85681666-8006